在限价政策打击下,动力煤期货价格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主力1709合约持仓量也自6月19日的506704手降至6月26日的483628手,累计减少23076手。
但由于电厂和煤矿双方在价格上的博弈,每年冬春的火电多发期,电厂却往往因为买不了煤而库存告急。贵州省能源局煤炭处副处长郭宇辉指出,将来保留的煤矿要实行集约化的生产,不允许多头多面地作业,所有的小煤矿都要淘汰掉,然后大煤矿都要进入集团化的生产,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的综合竞争力。
而淘汰小煤矿后形成的产能缺口,全部由大型煤矿接续。按照规划,今年贵州省省原煤产量要达到1.2亿吨左右,而其中,电煤产量占到60%。针对这一情况,贵州省政府出台了每大卡电煤7分到9分的指导价格,对电煤价格矛盾进行调控。同时,贵州省政府专门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并协调金融机构贷款10亿元,帮助煤矿复工复产。而对于小煤矿和落后产能,贵州采取了坚决关停的措施。
到2019年底,全部淘汰退出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按照落实电煤长效协议的要求。蓝皮书认为,美国已经逐步替代欧佩克成为搅动供需格局的机动生产者。
即使如此,中国仍将继续主导全球煤炭市场,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煤炭消费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一半左右。蓝皮书指出,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战略,可以推动国内天然气改革和能源结构优化。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发生变化蓝皮书指出,2016年的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一些最重要的变化:一是石油价格从2月份的30美元/桶的谷底回升到年底的55美元/桶,上升了一倍,但仍然只有2014年石油价格战开打时的一半。蓝皮书认为,在作业区块选择更优化、作业成本更低、水平井段更长、压裂分段更多更深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共同作用下,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了近一半,在50美元/桶的价格环境下,美国页岩油的产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
这与过去20年的迅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然气人民币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媒体、能源主管部门和油气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兴趣。
蓝皮书认为,天然气人民币战略的实施,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和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顶层设计。例如,一些资源国的舆论担心卖掉的资源或企业的价值被低估,担心国家的资源命脉被中国买断,担心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在这个顶层设计下,我国要更好地完善国内天然气产业政策和外汇管理体制,做好天然气人民币交易机制的设计。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由于对空气质量和碳排放量的影响,近年来煤炭广受批评,但目前并不能彻底放弃煤炭,这也是煤炭的矛盾之处。最新出现的情况是,至2017年3月份美国动用钻机数量已接近800台,比最低点时的317台翻了一番多,石油产量增加了52万桶/日,重归900万桶/日的高水平,全球石油库存再创历史新高,结果是石油价格在3月中旬再次跌破50美元。天然气贸易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亚洲溢价现象在天然气市场表现得比在石油市场更加突出。另外,拉美、独联体、非洲等地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蓝皮书认为,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战略,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天然气的定价话语权。一方面,作为首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和空气污染物来源,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大幅降低了煤炭的使用量。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2000年,欧洲和北美的需求占据全球煤炭总需求的一半左右,亚洲占了不到一半。
蓝皮书指出,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这是融合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的一大理论创新,这一战略构想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指导和引领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扩大天然气使用规模、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目前日本推行的与石油挂钩的JCC定价机制已经无法反映全球和亚太地区天然气的供需格局,将来在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东北亚区域性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可以建立起反映东北亚地区天然气供需状况的基准价格,提升东北亚地区在全球天然气定价中的话语权,从而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利益。蓝皮书指出,目标资源国的法律因素和经济制约障碍越来越多,一方面,因为走出去较晚,失去先发优势,导致我国石油企业获得海外区块的难度不断增大。OECD国家的煤炭消费到2035年将下降40%,其在发电部门的份额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取代。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作为主要的油气进口地区,存在严重的定价话语权缺失的问题。
作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印度在世界煤炭市场需求的份额将从2015年的10%增长到2035年的20%,超过三分之二的新增需求将主要用于发电。第四,最直接和最大的收益是获得国际铸币税,同时,政府、企业等可以获得更低的人民币融资成本。
在需求侧没有重大利好和库存没有太大空间的前提下,供给侧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对手是沙特阿拉伯领导的欧佩克和千百家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煤炭市场黄金时期结束蓝皮书指出,在经历了2015年需求的大幅下滑之后,2016年世界煤炭市场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也说明了在当前重视治理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情况下,煤炭处在一个较为矛盾的位置。
除印度和其他非OECD亚洲国家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以外,中国和OECD国家的消费量都趋向于降低。蓝皮书指出,在消费领域,世界主要地区和主要行业煤炭消费量的历史及预测数据与生产端相似,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煤炭消费量的下降速度较快,而亚太地区仍将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地区和增速最快的地区,另外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第二,有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中国企业在海外大举收购资源,引发了部分资源国的焦虑甚至恐慌。第一,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我国需要在天然气人民币这一战略的指引下,进一步推进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和进口主体的多元化,理顺各个环节的价格机制,推动定价机制市场化,更好地提高市场主体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口和利用,从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自然环境。
天然气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所形成的人民币循环链条,可以大大拓展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空间,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开采成本较低且分布广泛,大量发展中国家仍然对煤炭有较高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世界煤炭市场重心向亚洲等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继续转移,世界仍然对煤炭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推进天然气人民币影响深远公开资料显示,天然气人民币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在2016年11月12日举行的《能源博弈论集》新书发布会暨天然气人民币战略研讨会上提出的。
在此影响下,标杆石油价格的维护机制已经发生变化,正向着边际收益石油价格转变。到了2015年,亚洲占到了四分之三,而欧洲和北美的需求占比大幅降至四分之一以下,这一转变仍将继续。
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由于缺乏宏观指导和战略指引,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缺乏顶层设计的改革,使得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不断循环反复,难以实质性推进。另一方面,资源国为了自身利益,自己吃肉别人啃骨头,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和限制条款,造成合作区块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经济效益差,能源民族主义是个普遍的现象,不是单一的某些国家。能源民族主义的突出表现是国有化和本国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开采成本较低且分布广泛,煤炭仍将是发电、炼钢和制造水泥等产业的首选燃料。
近年来,尽管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勘探开发和管网开放、定价机制调整等工作总体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我国天然气行业的改革还是相对滞后,导致了我国天然气开发的积极性不高、规模不足,国内销售价和进口价倒挂等也抑制了企业进口的积极性,管网、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运输和调峰能力不足等,都制约了我国天然气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延缓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进程。从趋势上来讲,煤炭市场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由于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炭在发电以及各个领域的需求都会继续下降。
在政策影响下,中国煤炭消费量在未来20年里将趋于平稳,其中仅有化学品制造成为唯一煤炭需求增加的部门。据BP预测,全球煤炭需求增长率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将大幅下降(从过去20年的2.7%降至0.2%左右),同时,全球煤炭消费量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
二是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于11月30日达成减产协议,协议有效期半年,减产配额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至2017年2月底,协议执行率高达94%,支撑了国际市场的油价和行业投资者的信心2016年6月份以来,河南能源积极实施多元混改,截至2016年底,集团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229家,一半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